在國際文化課程中,除了介紹世界文化外,我們也開始帶孩子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,並引入雙語的課程轉變。
然而對二年級孩子來說,如何從生活中感受世界的問題,確實是老師們傷腦筋的部分,因此國際文化的老師們在參考了生活的課程內容後,決定選擇和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 SDG14 水下生活(Life Below Water),讓孩子透過海洋問題,理解人類活動對於環境的影響,並如何透過自身的行為改變解決世界的問題。
第一次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,就從保護海洋生物開始吧!
西丹久島取自Sea Danger諧音,希望將嚴肅的議題透過簡單有趣的方式,透過Mona角色故事化,讓孩子深入其境的進入故事情境中,一同協助Mona找出朋友的問題,並解析這些海底好朋友們遇到的問題與其產生的緣由。
國際課在二年級開始進行雙語活動,除了透過課室用語的分享外,在單元中老師也讓孩子透過對話的方式,營造雙語沉浸的環境,讓孩子閱讀海底生物的中文信件,可以用中英文回應。而我們也看到孩子們能夠在解析的過程中找到線索,發現其實海底生物們遇到的困境,絕大部分來自人類的垃圾產物。
在唸完海底朋友的信後,我們一起想一想可以怎麼幫助他們
而在發現了問題後,我們帶著孩子去發現世界的人們嘗試解決海中垃圾的問題,有來自荷蘭的Slat發明的The Ocean Cleanup嘗試清潔海底垃圾、德國的Recup透過循環杯子,降低塑膠杯使用、臺灣的王宣茹透過政策的提案,讓臺灣漸進式限制免洗餐具的使用,透過這些來自世界的不同人們的努力,我們也引導孩子思考自己能做的事情。
在孩子七嘴八舌的回應下,我們發現減塑的議題對他們來說是個可以執行的行動方案。因此在期末的時光,引入了海湧工作室的人平老師,帶著孩子從遊戲中體驗發現海洋生物的美麗與哀愁,並且從認識身旁常見的免洗餐具製作過程,重新省思自己的消費行為與生活樣貌。
透過好玩的桌遊遊戲,從認識美好的海洋生物開始
在孩子看到許多免洗餐具製作的環境,充滿了髒汙與不健康的物質後,紛紛表示自己也不敢再使用,而在寶特瓶水中也不是我們以為的乾淨飲用水,而是充滿了許多不健康的塑膠物質,極度危害身體的健康。
在了解到每個人的小小舉動都能夠為世界改變一些,我們也決定在寒假慢慢的從自己與家人做起,為地球盡一份心力。如果你也想愛護地球,請和我們一起從自己攜帶環保餐具開始做起吧!
Commentaires